(1)第一周死亡率高的可能原因
①细菌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过程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的失误引起的。
②环境因素。第一周的雏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某段时间在温度控制上的失误,雏鸡也会腹泻得病。一般情况下,刚接来的部分雏鸡体内多少带有一些有害细菌,在鸡群体质健壮时并不都会出现问题。如果雏鸡生活在不适宜不稳定的环境中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抗病能力下降,部分雏鸡就可能发病死亡。为减少育雏初期的死亡,一好似要从卫生管理好的种鸡场进雏,其次要控制好育雏环境,前三天可预防性用些抗菌素。
(2)体重落后于标准的原因
①现在的饲养管理手册制定的体重标准都比较高,育雏期间多次免疫,还要进行断喙,应激因素太多,所以难以完全按标准体重增长。
②体重落后于标准太多时应多方面追查原因,可能的影响因素有:
1、饲料营养水平太低。
2、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一般情况下,温度稍微低一些,雏鸡的食欲好,采食量大,但温度过低,采食量则会下降并能引发疾病,通风换气不良也能造成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
3、鸡群密度过大。
4、照明时间不当,雏鸡采食时间不足,采食量少,影响增重。
5、疾病的影响,鸡患病往往采食量上不去。
(3)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①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鸡群社会混乱,竞争激烈,生活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增长落后于全群。
②饲养环境控制失误。如局部地区温度过低,部分雏鸡睡眠时受凉,造成严重应激,生长就会落后于全群。
③疾病的影响:感染了由种鸡传来的鸡白痢、支原体等病或被细菌污染的雏鸡,即使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
④断喙失误:部分雏鸡留得过短,严重影响采食,增重受到影响。
⑤饲料营养不良: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分过多,造成营养不平衡,由于鸡个体间的承受能力不同,增长速度也会产生差别,即使是营养很全面的饲料,如果不能使鸡群中的每个鸡都同时采食,那么先采食的鸡抢食大粒的玉米、豆粕等,后采食的鸡只能吃剩下的粉面状饲料,由于粉状部分能量含量过低,矿物质含量高,营养很不平衡,自然严重影响增重,使体力小的鸡越来越落后。
⑥未能及时分群。如能及时挑出体重小、体质弱的鸡,放在竞争较缓的舒适环境中饲喂高营养水平饲料,也能赶上大群的体重。
(4)、转群
当鸡群满6周龄后,需转入育成舍,在转群时需要注意:
①育成舍除应该提前做好清洗消毒外,还要注意温度,必须保证育成舍温度不低于育雏舍4℃以上,否则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
②为减少应激,夏季应在清晨开始转群,午前结束,冬季应在较温暖的午后进行,避开雨雪天和大风天。
③转群对鸡来说是个很大的应激,采食量下降也需2-3天才能恢复,如果鸡群状况不太好时,不要同时进行免疫断喙以免加重鸡的应激,必要时可饲喂维生素和抗生素防止鸡群发病。
④从育雏期到育成期饲料的更换不能太突然,需有一个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