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重视后备母鸡特定的生长规律
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应抓住重点,使后备母鸡的开产体重、骨骼发育、性成熟时间这三个决定日后母鸡产蛋成绩的重要技术指标同步。
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的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从16周龄之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让小母鸡的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对发育后期在夏季的鸡群特别需要注意,因为夏季耗料少,体重增长和卵巢发育受影响,而使小母鸡开产推迟。
2、不重视育成期母鸡体重变化
育成鸡17~18周龄的体重低于标准体重,无产蛋高峰、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蛋重小。
育成期由于受转群和免疫等影响,鸡群采食量减少,增重停止或减慢。可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也可使用少量清水喷于料槽中或每天增加饲喂和匀料次数,刺激鸡群采食,增加采食量,确保体重的增长。
3、不重视育成期骨骼发育
蛋鸡骨骼发育指标比体重指标更关键,育成期的鸡体重是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提高生产性能的先决条件,同时,为高产储备能量;育成期的体重还可直接影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及产蛋高峰维持期;而鸡的骨骼发育情况的优劣对蛋鸡产蛋期的产蛋成绩也呈正相关。育成期的鸡的胫骨长度的大小与鸡开产后的产蛋成绩呈正相关。因此,育成期的鸡胫骨长度的大小对于日后鸡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大于育成期的鸡体重对于日后鸡的产蛋成绩的影响程度。
在育成期一定要高度重视母鸡的骨骼发育情况。对不达标的鸡群要及时进行调整。对体重均匀度不达标的鸡群,先将整个鸡群分为大、中、小三个饲养小区,如A、B、C三个饲养小区,体重大的饲养小区即A饲养小区,饲喂“低能量中蛋白”日粮,体重小的饲养小区即C饲养小区,饲喂“高能量中蛋白”的日粮,体重中等的饲养小区即B饲养小区,饲喂“正常”日粮;仔细观察鸡群,随时将A饲养小区的个体小的母鸡转至B饲养小区;将C饲养小区个体大的母鸡转至B饲养小区;将B饲养小区个体大的母鸡转至A饲养小区;将B饲养小区个体小的母鸡转至C饲养小区。经过一定时间适时调整,育成期鸡群的体重均匀度就会明显提高。
胫骨长度均匀度的调整必须在14周龄之前,重点调整胫骨长度小的母鸡。可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日粮中钙、磷、维生素D的浓度。如有条件,增加户外运动,满足料位和水位,加强通风,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4、不重视后备母鸡的均匀度
后备母鸡的均匀度是指体重和胫骨长度两个方面,对于日后母鸡的产蛋高峰的大小、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蛋重、饲料利用率均有重要影响。育成期母鸡无论是体重均匀度或胫骨长度均匀度,每提高1%,均可使每只母鸡在一个产蛋周期内平均增加4枚鸡蛋。
后备母鸡的体重均匀度的具体要求是:10周龄时≥70%,15周龄时≥75%,鸡群的体重平均数与标准体重的差异≤5%;后备母鸡的胫骨长度均匀度具体要求是:7周龄时≥75%,10周龄时≥80%,13周龄时≥90%,14周龄时≥95%。 |